【参与组织建设活动】(6.14)民盟滨湖参加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活动
2022-06-13 23:11:08
作者:张湘展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活动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坚定民族的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10号下午,我们民盟滨湖区基层委员会的几位盟员参加了由盟市委和民盟文化支部组织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活动——惠山泥人文创新品发布会。
发布会在无锡大剧院举办。大厅内摆放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大小泥人,它们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穿越历史,走到我们面前。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寄托着无锡的百姓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惠山泥人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享誉天下,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张无锡的名片,也在发展中遇到了的瓶颈,材质日益稀少,人才流失,知识产权受侵、制作成本飙升,怎样让这个瑰宝与时俱进,再放异彩,这次的文创新品发布会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主创人员向我们作了详细的回顾和展望,通过视频和实物,我们看到了一件件充满着时代气息,老少皆宜的新作品,尤其是看到了年轻设计师的智慧和一颗致力于振兴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心。我们还看了文创SHOW,很多带着惠山泥人元素的产品,重回无锡人民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会后,我们观赏了锡剧《惠山泥人》演出。锡剧是本帮文化,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无锡的又一张文化名片,用锡剧演绎惠山泥人的故事,是绝佳的双粹合璧。
这次活动,让我们的视觉听觉都得到了充分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一个启示:打泥就像做人,要实实在在,不能有一点空、虚、假,做出的泥人才会真、诚、实。历史传承下来的惠山泥人塑造着无锡的地域文化和无锡人的精神气质;还有一份思考:作为一名盟员,我们该怎样为传承本土乃至民族的文化遗产出力?
阅读全文